2025/08/25 綠電轉供(一)一般轉供規則
感謝訂閱 POXA Info 每週動態!這週老編帶大家進入綠電轉供的世界,搭配模擬案例,帶大家了解為何餘電會產生?兩階段媒合又是什麼?為何二次媒合可以降餘電?如何餘電共生?詳細內容都在本週主題分析。
5 分鐘內了解電力交易市場現況
每週免費定期提供您台電電力交易市場的最新動態
本週摘要
- 本週沒有台電公告。
- 調頻備轉本週價格連續585天維持0元,投標率終止連數週下滑,從87.8%小幅上升到88.44%,下滑趨勢是否已經結束值得觀察; E-dReg本週平均結清價格從180.43元/MWh上升到187.57元/MWh,小幅上升3.96%,反應投標量的短期波動,9月偷喵需求曲線不動如山,短期承壓; 即時與補充備轉本週兩者都是上升走勢,即時上升7.2%,補充上升5.57%,反應國營得標量的減少; 綠電轉供(一) 新主題開跑,為了介紹新的綠電彈性分配方案,從基礎的一般轉供二階段媒合機制開始, 搭配24小時工廠採購太陽光電的模擬案例,詳細解析15分鐘媒合規則、餘電產生原因,以及為何追求高RE時餘電會大幅增加?如何餘電共生?
- 「調頻備轉」平均結清價格維持在0元/MWh; 目前累計參與容量維持828.5MW,本週沒有新增合格交易者與參與容量;
- 「E-dReg」平均結清價格從180.43元/MWh上升到187.57元/MWh,小幅上升3.96%,主要是本週投標量波動較大,最低價格下探至172元/MWh,但最高價也有255元/MWh; 目前累計參與容量擴增至667.1MW,較上週增加6MW,來自於1家新廠商勤智;
- 「即時備轉」平均結清價從193.25元/MWh上升到207.17元/MWh,大幅上升7.2%,持續區間震盪; 目前累計參與容量維持219.2MW,本週沒有新增合格交易者與參與容量;
- 「補充備轉」平均結清價從199.67元/MWh上升到210.79元/MWh,同樣上升5.57%,同樣持續區間震盪; 目前累計參與容量維持488MW,本週沒有新增合格交易者與參與容量。
- 本週再生能源平均佔比下滑至11.5%,較上週減少,主要進入光強風弱的標準夏月熱到爆模式,太陽光電持續增加,風力幾乎歸零了, 最高滲透率則同步小幅上升至28.45%。
- 本週sReg僅觸發1次,離上次觸發已經是1個多月後了,但是也只觸發1次,執行時間約6分鐘,電網頻率仍維持穩定狀態。
- 整理各種POXA定期追蹤的原始資料來源網站。
- 8月E-dReg需求曲線不變,這次9月的需求曲線會變多嗎?還是一路躺平到明年?就讓我們先偷喵一眼吧! 結果揭曉──9月的需求曲線跟8月的一樣,沒有增加,大家應該也不意外吧!? 那麽再看供給端的8月下旬輸配電等級儲能案件及E-dReg參與情形統計?上線的速度還在控制中嗎?
- 綠電轉供(二):綠電市場彈性分配試行計劃是什麼?如何影響綠電交易市場?與原本的匹配機制有何不同?沒了二次媒合,變多的餘電怎麼辦?有配套嗎?
- 綠電交易圖表自動更新:售電業交易排行資料週更上線。
- 表後收益分析:決定表後儲能收益IRR的是電價?還是輔助服務收益?還是需量反應負載管理措施?政策變化又會如何影響收益?
- 即時/補充市場供需價格解析:參與廠商雖少,但表後儲能潛力巨大,如何更精準的解析即時/補充市場的供需價格變化,讓你在市場中更具優勢。
- dReg投標量分析:dReg投標量持續下滑?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sReg組成?E-dReg轉移?還是電池老化?
📢 台電最新公告
- 本週沒有台電公告。
完整公告資訊可以參考台電電力交易平台。
🎓 本週主題分析
Hi ,這週終於迎來好天氣,太陽能發電佔比一路攀升,但風力幾乎歸零,夏日無風真是熱到爆啊🥵。
至於容量變化,則剛好和上週走勢相反──只有 E-dReg 增加 6MW,其餘商品都持平,商品摘要如下:
- 調頻備轉:本週價格連續585天維持0元,但投標率終止連數週下滑,從87.8%小幅上升到88.44%,是否下滑趨勢已經結束?值得觀察後續變化。
- E-dReg:本週平均結清價格從180.43元/MWh上升到187.57元/MWh,小幅上升3.96%, 反應投標量的短期上下波動,加上9月需求躺平,預期價格短期應會持平或小幅區間震盪;
- 即時與補充備轉:本週兩者都是上升的,即時從193.25元/MWh大幅上升至207.17元/MWh(上升7.2%),補充從199.67元/MWh上升至210.79元/MWh(上升5.57%), 反應國營得標量的減少,預期持續震盪中。
月底的老梗就是偷喵下一個月的E-dReg需求曲線,這次9月的需求曲線跟8月的一樣,沒有增加,大家應該沒有很意外吧!畢竟不是第一次了。 不知道會不會打破今年3、4、5月連3個月都沒變動的記錄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話說綠電交易排行榜一向是週報的熱門主題,但很像沒有跟大家好好介紹綠電轉供的規則,為什麼會有餘電?什麼是兩階段媒合?特別是新的彈性分配試行方案即將在10月上路, 為了讓大家更了解綠電彈性分配方案,這週我們就從一般轉供機制開局吧!從基礎中的基礎開始, 兩階段媒合、餘電產生的原因、為何追求高RE會產生大量餘電、以及如何餘電共生,老編都會一一說明。
在開始之前,先公布上週綠電轉供暖身投票的結果,題目是:
💡 猜猜看: 這個用電負載分佈圖最像哪一種表後類型的用戶❓

感謝投票互動的每一位朋友🙌,大約有6成是投24小時工廠,2成投百貨大樓,登登登登🎉──答案就是24小時工廠,大家其實都很強啊! 而就我所知的百貨大樓的用電比例,通常半尖峰跟尖峰用電佔比都會比離峰高上不少。 當然,負載樣態百百種,能管做得好的百貨大樓,或許可以將其他用電轉移到離峰,例如晚上製冰等等,可能會像一點,但一般來說,這個用電分佈比較像24小時工廠, 而這個用電分佈是老編假設24小時用電都一樣,套用2024.7月的三段式時間電價的四個時間區段去模擬產生的。
綠電轉供(一)一般轉供規則
未來一般轉供跟彈性分配方案只能二擇一,所以要做選擇的話,必須先了解兩者的差異,才好比較分析,我們就先從一般轉供規則開始說起吧!
規範可以參考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電能轉供及併網型直供營運規章, 現在要跟大家說明的是第二章的第十三條、計費方式,裡面就有提到所謂的二階段媒合, 但規則是通用型的,不管你是一個發電端對一個用電端,或是多個發電端對多個用電端,都適用相同的規則,所以呢,完整的規則看起來會讓人有點頭暈目眩😵💫 , 為了更好理解第一跟二階段的差異,這週我們就先從一對一的例子開始說起吧!
當用電端跟發售電業購買綠電後,就會進入兩階段媒合的流程,透過這兩階段的媒合後,就可確認發電端有多少綠電被用電端實際用掉,沒用到的部分就會變成「餘電」, 雖然餘電最終還是可以躉購給台電,以降低金錢損失,但無助於用電端企業達成RE目標,所以在達成同樣的RE目標下,餘電越少越好!
第一階段:15分鐘媒合
第一階段的媒合是以15分鐘為單位,這蠻直覺的,畢竟現在用電端的智慧電表也都是15分鐘一筆資料的,所以15分鐘自然就是媒合是最小單位。 概念就是看每個15分鐘,發電端發了多少電?用電端用了多少電?兩者取小的值,就是該15分鐘內媒合成功的綠電量。 舉個模擬例子來說明:
情境設定:有一家P公司,契約容量是1000kW,採高壓三段式時間電價,負載型態是24小時工廠,目前正在評估透過採購太陽光電,來達到企業RE的目標。
先用購買2000kW裝置容量的太陽光電來試算,預估尖峰時段發電量約佔裝置容量6成左右, 下圖為 7 月某個「五、六、日」 的用電負載分佈與太陽光電模擬發電量;之所以選擇五、六、日,是因其同時涵蓋工作日、週六跟離峰日三種電價型態,最好解釋二階段媒合的差異。 另外,雖然轉供匹配是用度數kWh為單位,但為了更好用圖示理解,所以這邊用功率kW來表示,如下圖:

先跟大家解釋一下上圖各種顏色及圖樣代表的意義:
-
用電端:用電負載是用藍色的長條圖來表示,每15分鐘一筆,而其上方的藍色曲線代表原始的市電用電量; 紅色虛線是每天的00:00,所以上圖是三天的市電用電跟綠電組成,分別是五六日; 下方色帶標註三段式的用電區段,分別是尖峰、半尖峰、離峰、週六半尖峰四個區段,因為二次媒合會用到,這邊先標出來;
-
發電端:發電量使用用黃色的長條圖來表示,每15分鐘一筆,可以看到藍色用電曲線下方的深黃色長條表示有跟用電負載匹配的用電量,也就是實際用掉的綠電, 而藍色用電曲線上方的淺黃色長條表示無法與用電負載匹配的部分,也就是用不掉的綠電,這部分就是所謂的「餘電」;
這張圖其實我們可以發現P公司要達到RE100,無法單純靠太陽光電來達成:在15分鐘媒合下,夜間就是沒太陽,所以用電是不可能匹配成功的! 所以要就是搭配其他種類的再生能源(如:風力)、或是搭配儲能系統讓用電端有彈性調整負載的能力、或是購買電證分離的綠電憑證來達成RE100的目標。
而且我們也可以從圖中感受到,購買越多的裝置容量,這座山就會越高,突出淺黃色的部分就會越多,餘電就越多,但RE卻不會增加太多, 原因就是你蓋再大,太陽一樣是6點到18點有電,不會變成整天都有電! 實際模擬幾組參數給大家看,如下表,而這裡的餘電佔比,是指餘電 ÷ 綠電購電量:
裝置容量 (kW) | RE 佔比 | 餘電佔比 | 備註 |
---|---|---|---|
1000 | 22% | 0% | - |
1400 | 30% | 0% | 最佳 |
2000 | 39% | 11.4% | 示意圖 |
3000 | 43.3% | 34.5% | - |
4000 | 45.5% | 48.4% | - |
8000 | 48.9% | 72.2% | - |
大家應該更有感覺了吧!在15分鐘媒合下,裝置容量1400kW,RE30大概就是沒有餘電的最佳解,當RE超過30後,餘電就會開始增加!RE越高,餘電就越高! 舉例來說,2000kW到4000kW,裝置容量變兩倍,RE只增加6.5%,但餘電佔比卻從11.4%增加到48.4%,買的綠電幾乎一半都配不上。
那買到RE多少經濟效益較高呢?以P公司為例,單買太陽光電,考量經濟效益下,RE30很適合,RE40還可以,RE40以上就不推了,下圖趨勢更明顯, 當RE超過40後,每單位增加裝置容量,RE增加的幅度越來越小,餘電佔比就會越來越高,經濟效益就更差了。

這會不會也是台電RE30低碳電力方案只補到30%的原因之一呢?🤔 可以補超過RE30的話,那就太吸引人,競爭力太強了。
大家應該會很好奇,如果P公司錢淹腳目,裝置容量要多大有多大,那RE最高可以到多少呢?如果只有太陽能,15分鐘媒合下,以這三天負載為例, RE最高可以到54%,那時候餘電佔比會高達98%,應該沒有瘋子會這樣搞啦! 而且會有這種結果大家應該也不意外,如果只用太陽光電,晚上的用電就不可能匹配成功,買再多裝置容量也沒用(除非可以買南半球的😎)。
雖然15分鐘媒合的規則很合理,也可以更即時且公平地反應實際發電與用電的情況, 但缺點就是餘電會隨著RE增加而大幅增加,這對於追求高RE的企業來說,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別擔心,所以台電有第二階段的餘電再媒合機制來降低餘電,以滿足企業追求高RE的需求。
第二階段:時間電價同時段餘電再媒合
第二階段的媒合是時間電價同時段餘電再媒合,這裡的時段就是指尖峰、半尖峰、週六半尖峰跟離峰的時段,相較於前面15分媒合,這邊是以月為單位來媒合, 另外媒合的對象是第一階段媒合後的剩下的餘電跟未被媒合市電用電度數(週報裡稱為第一階段市電用電)。
以P公司上面的三天模擬為例(注意:實際媒合是一個月月結,這裡僅是用三天來模擬說明):
- 原始:三天各 96 筆 15 分鐘資料,共 288 筆;
- 二次媒合:將 288 筆依時間電價四個區段分類 → 聚合成4筆資料再比對。
為何第二階段媒合可以降餘電呢?底下我們就以前面三天的五六日的負載跟發電量來說明:
- 禮拜五(工作日):綠電餘電發生在離峰跟半尖峰,但在二次媒合下,這些餘電都是可以匹配到晚上的離峰跟半尖峰用電;
- 禮拜六(週六):綠電餘電發生在離峰跟週六半尖峰,但在二次媒合下,這些餘電都是可以匹配到晚上的離峰跟週六半尖峰用電;
- 禮拜日(離峰日):綠電餘電發生在離峰,但在二次媒合下,這些餘電都是可以匹配到晚上的離峰用電。
可以有效降低太陽光電的餘電的原因──不管是案例餘電發生最多的離峰、半尖峰、週六半尖峰,還是尖峰時段,其實都有橫跨白天跟晚上兩個時間區段, 所以白天用不完的餘電,就可以拿去匹配晚上用電,這樣就可以大幅降低餘電了!而且還可以跨日匹配,就是今天白天多的,可以配到明天晚上的用電,只要是屬於同一個月結的結算週期就可以。 結果這三天負載透過二次媒合後,RE從39%提升到44%,餘電從11.4%降到0%,這就是二次媒合的威力!匹配的結果如下圖:

我們可以觀察到,這三天的餘電最多在半尖峰,週六半尖峰跟離峰其次,但透過二次媒合後,餘電就被完全匹配掉了!
大家可能會疑惑:當下沒用完的電,為什麼可以去匹配其他時段的電呢?這樣不是很不合理嗎?🤔 因為這是綠電轉供,實際上發的電都進到電網裡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分不出是誰發的綠電, 而且發電當下綠電都會是被用掉的,所以現在的二次媒合,可以想像是一種「事後結算」的機制,確保用電端可以盡量用到綠電,達成RE目標, 同時也保留時間匹配的精神,還是需要同時段才能媒合,仍舊會有餘電的產生,並非是一定都可以用完。
雖然只是種事後結算的機制,並不是真得是把白天的綠電拿去晚上用,但可以預期,當儲能越來越多,台電透過光儲或是E-dReg等方式,就可以真得像讓白天多的綠電可以被調度到晚上用電端使用, 雖然你不是用到你自己買的綠電,但還是綠電。
補充說明:同理,若是綠電直供,直接發電端進到用電端,而不是先匯入電網,則是只有15分鐘媒合,就沒有二次的月結媒合,需考慮其他方式來降低餘電。
光從這三天的模擬就可以看到二次媒合降低餘電的效力了,但要更精準的模擬就要拿一個月完整的資料來計算了, 主要是太陽光發電不會一直都是能發到滿,會有陰天的時候,所以RE佔比會比較低一點,餘電也會比較低一點, 加上考慮二次媒合,就必須要考慮工作日、週六跟離峰日的數目,也都會影響計算結果。
所以我們挑一個完整的7月來模擬,來看看不同太陽光裝置容量下,RE佔比的變化:
裝置容量 (kW) | 媒合方式 | RE 佔比 | 餘電佔比 |
---|---|---|---|
2000 | 15 分鐘 | 31.91% | 6.96% |
月結 | 34.29% | 0% | |
4000 | 15 分鐘 | 41.88% | 38.94% |
月結 | 57.27% | 16.51% |
可以看到,透過二次媒合機制,在同樣的裝置容量下,RE佔比都會提升,同時,餘電也會大幅降低,尤其是裝置容量越大,二次媒合的效果就越明顯。 但,你也會看到,雖然二次媒合可以降低餘電,但在單一太陽能來源下,餘電還是會隨著RE增加而增加,RE還不到60,餘電還是有16.51%,說實在也不小!RE再往上, 餘電就會更高了!
補一張裝置容量 4000kW模擬一個月的二次媒合餘電,讓大家了解餘電的分佈情形:

不意外,可以看到餘電集中在半尖峰時段,跟三天的案例類似,這是因為太陽光發電在半尖峰的時間點,發電量通常都還蠻高的,加上夜間的半尖峰時段也不多(僅2小時),所以餘電就會集中在這個時段, 24小時工廠類型的負載應該都會有類似的餘電樣態,不同負載型態會有不同的餘電問題,可能有不同的解方,未來我們會再分析如何可以進一步降低餘電。
同樣,如果P公司錢淹腳目,不考慮成本下,15分鐘媒合最高RE只能到54%,而透過二次媒合則最高可以到100%。
結論
經過老編的說明後,大家應該對於一般轉供的二階段媒合機制有比較清楚的了解了吧!也應該了解為何老編總是把餘電問題(餘電共生😎)掛在嘴邊,因為這是高RE企業在購買綠電時,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當然,不同負載類型、不同的再生能源組合以及不同的月份,餘電的狀況也會不一樣,這邊只是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二階段媒合的原理,實務上還是要個案模擬分析才是。
二次媒合可以大幅降低餘電,但對於高RE的用戶來說,並不是萬靈丹,因為餘電還是會隨著RE增加而增加,尤其是單一太陽光電的情況下更是如此,降低餘電是未來售電業跟企業用電端都要面對的課題, 畢竟企業要達到高RE的目標,除了要有發電端提供多元的再生能源組合外,也必須透過多樣態的用電端負載聚合,搭配儲能的彈性調度能力, 才能達到多元能源、負載聚合與儲能三角平衡,才能邁向高RE的目標。未來老編還會帶來更多相關分析,大家一起加油吧💪🏻!
接下來,終於要進入「綠電彈性分配試行計劃」主題了,但只了解一對一的一般轉供規則,可能還不夠喔!很像還是得先了解一下多對多的一般轉供規則,這樣才好理解彈性分配試行計劃的運作原理, 畢竟,這個計劃就是針對多個用電端設計的。所以下一集,老編就先帶大家看看多對多的一般轉供規則吧!
但下一集綠電轉供不會是在下週,大家再等等囉,因為下週主題就是月初的定番──儲能案件統計與E-dReg參與情形統計,既然9月需求曲線又躺平了,那排隊上車的數量是不是還再控制中呢?歸零的風險有增加嗎?
日照不止,長風不息,我們下週見!
邀請大家訂閱POXA Info,訂閱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與肯定! 除了可以收到第一手訊息外,還能優先取得線下活動訊息(如:表後儲能收益試算服務,技術分享讀書會),最後,我們會持續關注未來變化,歡迎各位先進專家學者長官分享您的看法, 每次您寶貴的意見,都能讓POXA離神隊友更近一步💪🏻,歡迎與我們聯絡。
📈 市場最新動態
POXA Energy整理台電電力交易平台公開資料,追蹤每週市場變化的趨勢,完整資料可以參考台電電力交易平台。
E-dReg 結清價格
本週 E-dReg 平均結清價格從180.43元/MWh上升到187.57元/MWh,上升3.96%,最高E-dReg 結清價格從上週的186元/MWh上升到255元/MWh,上升37.1%,最低E-dReg 結清價格從上週的179元/MWh下滑到172元/MWh,下滑3.91%。
本週平均價格小幅上升3.96%,主要反應投標量的變動,本週最低下探172元/MWh,顯示最高投標量是有比上週多, 但價格最高也有255元/MWh,顯示本週投標量波動也大,所以平均價格小幅上升, 不過只要投標量增加,就會往目前參與容量對應的最高願付價格是154.236元/MWh靠近, 偷喵的9月需求曲線仍舊躺平,下降壓力尚未舒緩,POXA會持續追蹤後續變化。
E-dReg 廠商參與、投標及得標容量
參與容量:本週參與容量667.1MW,較上週增加6MW,來自於,1家新廠商:勤智,新增6MW。
投標容量:每週平均E-dReg投標容量, 從639.19MW下降到634.50MW,下降0.73%,最高E-dReg投標容量從640.40MW上升到645.40MW,上升0.78%,最低E-dReg投標容量從634.90MW下降到588.30MW,下降7.34%。投標率從96.69%下降到95.11%,下降1.63%。
得標容量:每週平均E-dReg得標容量, 從639.19MW下降到634.50MW,下降0.73%,最高E-dReg得標容量從640.40MW上升到645.40MW,上升0.78%,最低E-dReg得標容量從634.90MW下降到588.30MW,下降7.34%。得標率從上週100.00%持平。
本週參與容量不變,但投標量率從96.69%小幅下滑至95.11%,已經相當接近全數投標了,所以預期價格會持續上下震盪, POXA會持續追蹤後續變化。
🏆 E-dReg 合格交易者前十名
目前E-dReg共有31家合格交易者,本週勤智能源新加入6MW,但前10名排名沒有變化。
排名前5家分別為能元超商、台普威、盛齊綠能、星星電力、富威電力,共計約461.2MW,佔全部容量69.14%,主要合格交易者未來可能對市場極具影響力。
🌱 E-dReg 新增合格交易者
本週 E-dReg 新增 1 家合格交易者,共計6 MW,投入電力交易市場。
🏆🏆 總和容量合格交易者前十名 🏆🏆
本週前10排名沒有改變,點選看所有排名。
📊 輔助服務參與者容量分布
💡 台電電力供需資料
POXA想藉由監測再生能源的供給跟佔比情況,來了解其對輔助服務市場的影響,預期可以分析:
- E-dReg的需求量:E-dReg的需求跟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陽能的佔比息息相關,了解太陽能發電的增長,有助於預測E-dReg的需求量。
- 即時跟補充的價格變化:因為國營電廠機組運轉以滿足負載需求為優先,有餘力才會參與輔助服務市場,了解國營供給的情況,有助於預測價格走勢。
- 系統頻率的影響:通常再生能源佔比越高,在沒有足夠的儲能下,頻率通常會震盪越大,進而增加調頻服務的執行成本,了解再生能源的供給情況,有助於設計最佳的充放電排程。
台電機組發電資料
本週再生能源佔比平均約11.5%(風力、太陽能及水力,分別佔比為0.3%、8.4%及2.7%), 而上週再生能源佔比平均約12.6%(風力、太陽能及水力,分別佔比為1.8%、7.6%及3%), 佔比較上週減少,本週繼續維持光強風弱的夏月模式,風力大幅減少,導致整體再生能源佔比減少。
再生能源滲透率資料
平均再生能源滲透率從12.03%下滑到10.77%,下滑10.51%,最高再生能源滲透率從上週的28.13%上升到28.45%,上升1.13%,最低再生能源滲透率從上週的1.53%上升到2.06%,上升34.47%。最高滲透率小幅上升至約28.45%,整體變動不大。
備轉容量率資料
近期平均備轉容量率持續維持一週高,一週低的上下波動,是不是有種即時備轉與補充備轉價格的既視感?兩者是否有關聯性?POXA會持續追蹤後續變化。 另外,未來台電可能會有新的備轉容量適足能力的24小時資料更新,會顯示供電能力及系統負載,POXA會持續關注。
更多電力供給互動圖表
如:裝置容量統計等,還在建置中...
上述資料為參考用,詳細資訊可以參考台電電力供需資料,並以其資料為主。
專屬分析 🧐
POXA Energy 擁有自主研發的能源管理系統(Energy Management System,簡稱EMS)與能源資產績效管理服務(Energy Ass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簡稱EAPM)。 透過展示對本週市場結清價格與頻率變化的分析與觀察,讓大家可以更了解這些變動對收入及操作策略的影響。
系統頻率分析
本週頻率分佈較上週下移,但上下界小幅下移,代表本週頻率變動與上週不同。
dReg電量需求指標 🔋
電量需求指標代表當儲能最少充放電下的SOC停留位置,本週dReg電量需求指標增加至44%,代表電網電量需求較上週減少, 但整體而言,若是想維持SOC=50%,建議位於彈性調整區間時,可採充電策略。
dReg放電循環次數
POXA Energy EMS本週預估每日平均放電循環增加至0.26次,代表電網震盪較上週增加,但整體而言,電網頻率長期仍呈現穩定的狀態。
sReg觸發次數與平均執行時間
本週還是觸發0至1次,在一個月後首次觸發,但是也只觸發一次,執行時間約6分鐘,電網頻率仍舊還是相對穩定。
📚 資訊來源網站
-
電力交易市場
- 輔助服務市場,https://etp.taipower.com.tw
- 輸配電等級儲能專區(可以看目前dReg跟E-dReg申請量), 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mid=6596
-
台電公開資料
- 機組發電資料、備轉容量、負載預測等資訊,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mid=206
-
電價資料
- 台電電價資訊,https://www.taipower.com.tw/2289/2558/49405/49408/nodeList
- 經濟部能源署電價及費率審議資料揭露中心,https://www3.moeaea.gov.tw/ele102/
-
用電大戶(再生能源義務)
- 再生能源義務(用電大戶)服務網,https://www.reo.org.tw
-
光儲合一
- 相關光儲規則、公告、得標廠商及得標量,https://gazette.nat.gov.tw/egFront/index.do
- 台電太陽光電發電設備結合儲能系統餘電合約,https://www.taipower.com.tw/2289/2484/51434/52366/normalPost
- 台電再生能源購電資料,可用來參考各縣市太陽光電容量因素,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mid=207&cid=165&cchk=a83cd635-a792-4660-9f02-f71d5d925911
-
RE30電力商品
🚀 未來主題搶先看
- 8月E-dReg需求曲線不變,這次9月的需求曲線會變多嗎?還是一路躺平到明年?就讓我們先偷喵一眼吧! 結果揭曉──9月的需求曲線跟8月的一樣,沒有增加,大家應該也不意外吧!? 那麽再看供給端的8月下旬輸配電等級儲能案件及E-dReg參與情形統計?上線的速度還在控制中嗎?
- 綠電轉供(二):綠電市場彈性分配試行計劃是什麼?如何影響綠電交易市場?與原本的匹配機制有何不同?沒了二次媒合,變多的餘電怎麼辦?有配套嗎?
- 綠電交易圖表自動更新:售電業交易排行資料週更上線。
- 表後收益分析:決定表後儲能收益IRR的是電價?還是輔助服務收益?還是需量反應負載管理措施?政策變化又會如何影響收益?
- 即時/補充市場供需價格解析:參與廠商雖少,但表後儲能潛力巨大,如何更精準的解析即時/補充市場的供需價格變化,讓你在市場中更具優勢。
- dReg投標量分析:dReg投標量持續下滑?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sReg組成?E-dReg轉移?還是電池老化?
⚠️ 免責聲明
本文提及之試算結果和分析不代表獲利績效,實際獲利受多種因素影響,僅供先進參考。
本文提供資料分析數據,皆基於公開資料,僅代表POXA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實際資料數據還是以各官方網站公告為主。
各位朋友在引用本週報各項內容時,請註明資料來源,若涉及出版、營利項目,有公開傳輸、 轉製或轉載等行為,請向POXA洽詢,謝謝大家。
感謝您的閱讀,也感謝那些留言或聯繫我們的朋友們,歡迎各位產業、學術和研究領域專家的建議和指導,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瞭解客戶需求! 在優化儲能營運績效的路上,POXA Energy與您同行! 💪🏻
+886-3-591-4467